首页 互动交流 残疾人风采

90后龙池石:以电商“新农具”架起乡村希望桥

盛夏七月,凌晨三点的绥宁县唐家坊镇一片宁静祥和。然而,在镇子一隅的湖南牛队长直播间内,却已是一片忙碌景象,当晚现宰的鲜牛肉已上架开售。这个直播间是龙池石为了销售鲜牛肉新开设的账号,每晚凌晨上架商品,持续直播到早上8点,随后将售出的鲜牛肉冷冻好,下午直接发货。仅用一天的时间,新鲜的牛肉就从乡间送到了购买者的餐桌。

从深圳求职碰壁到如今年销过千万元的农产品商家 ,这位因语言障碍被城市“拒绝”的90后青年龙池石,正以坚韧与才智在偏远山村绘制不一样的乡村振兴图景。

图为龙池石

图为龙池石

画笔破障 电商新农

2014年的深圳,语言成为龙池石求职路上的高墙。彼时这位湖南美工职业学院毕业生带着画笔与设计梦想南下,却在面试时屡屡碰壁。“大公司一听我说话不流畅,直接拒绝。”言语四级残疾的他说起自己的求职经历颇觉无奈。两年后他返回家乡绥宁县,却意外发现了深藏大山里的财富密码——乡亲们手工制作的腊肉、干笋、猪血丸子、干蕨菜等,以及新鲜牛肉、小鱼小虾等优质农产品。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农产品,在他眼中成了等待发掘的宝藏。

“老乡们有货卖不出,游子们在外想买买不着。”面对销售困局,他重拾画笔和设计技能,白天奔波乡野拍摄食材故事,夜晚独自挑灯奋战设计产品包装。网店“乡味土特产”在理想和现实中诞生。然而无人值守让首批客流尽数流失。

沉甸甸的挫折反而催生着跨越:2016年,“专业化运营”成为破局利刃。湘韵商贸公司成立,他明确提出“一人一特色,一品一内容”。为农户拍摄腊肉制作短视频、设计便携小包装、撰写农人故事,创业团队的活力在寒冬中萌发。2017年销售额突破260万元,他走出了一条独属于创业者的逆袭之路。

一链贯通 山货生金

创业不是孤勇者的征程。真正的产业纵深始于2021年落地的稠清村农副产品加工厂。120万元投资换来熏制与冷链技术升级。“鲜笋3元,加工成即食笋干就能卖30元,”龙池石账本清晰。这条加工链不仅让初级农产品增值,吸纳50余名残疾人及困难村民就业,更将农户利润提升至40%。

2022年电商布局多点开花:线上势能爆发,抖音淘宝直播单场销售突破20万元;线下成绩不俗,县城直营展厅让消费者体验式购物,年入6万元;海外再传佳音,利用湖南自贸试验区平台将腊味远销,首年出口额突破30万元。2023年公司持续发力,1月在电商年货节上表现出色,8月成功加入省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扩大了农副产品销售和出口规模,当年营业额达 800万元。2024年的营业额增长至1100万元。

图为参加年货展销活动

图为参加年货展销活动

星火燎原 助残扶困

因亲身经历而懂得,因懂得而行动。作为绥宁县青年创业协会会长,龙池石推动成立残疾人创业联盟。

2018年,80名残疾伙伴通过创业联盟加入湘韵,接受电商培训与产品代销支持。公司提供的包装、客服等灵活岗位,让残疾村民既能自食其力,又可照顾家庭。“这里工作,能赚钱也能顾家。”残疾员工张明脸上洋溢的安心笑容,映照着龙池石“授人以渔”的情怀。

图为电商培训

图为电商培训

8年间,从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三等奖获得者,到创立年营业额过千万、带动120余人就业的乡村振兴示范企业,龙池石用实绩刻录着平凡助残者的非凡力量。

面对未来,龙池石已做好了五年计划:2026年前解决百人就业、打造百种“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到2030年带动800家农户共同富裕。没有夸夸其谈,只有电商渠道升级、深加工基地拓展以及将“绥宁模式”向更远乡村铺开的坚实脚步。

当时代机遇涌入乡村,在绥宁的田野山间,这位曾被语言束缚的青年正以奋斗为笔、电商为墨,在残疾人与农民共兴的振兴画卷上,书写着温暖无声却惠及乡民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