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地方残联动态

让残疾人“出得了门、就得了业、看得到光”——湖南常德市扎实推进残疾人“友好单元”建设取得新成效

5月21日早晨8点,湖南省常德市城区洞庭大道和张家台路交会的小巷里,几家店铺陆续开门营业。“老曾铁器加工”的老板看到坐着轮椅的廖大爷过来,自然地搬出小板凳,开始帮他磨刀。“家家店门口都有坡道,方便极了。”廖大爷指着店门口的坡道笑着说,这条看似普通的小街,却是大家伙眼里实实在在的“友好街巷”。

这条“友谊街巷”位于武陵区穿紫河街道惠家坪社区,20余家商户门前都贴了“友好社区友你有我便民服务点”的标识,结合各店特色为残疾人提供不同的优惠或免费服务。沿着小巷来到惠家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向才春的记事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特殊标记。“红色标签是需半个月上门一次的,其他的是每三个月或每年上门一次的。”她边说边拿起血压计,“今天要去给几户人家复查,高血压、糖尿病这些慢性病要经常性监控。”

“社区里74名残疾人都一一进行了建档立册,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了100%。”惠家坪社区党总支书记胡凯介绍,“建档只是第一步,我们正在推行‘三色管理’根据身体情况将服务对象分为红黄蓝三级,配套差异化的帮扶措施。”

继续沿着小巷来到富华·朝阳公馆小区的监控室,肢体残疾人王俐正干着自己熟悉的工作。“虽然动作慢些,但一个月能挣差不多3000块钱。”她说,多年前工伤后,自己一度很消沉,但现在这份工作让她重新找到了价值。“现在我能自己赚钱了。”听力残疾人匡喜用手机打字告诉记者,她在小区做保洁工作,虽然收入不高,但让她感到自己是个有用的人。原来,惠家坪社区工作人员和辖区内各类企业都建立了常态化联系,根据岗位需求和残疾人实际情况及时向企业推荐残疾人就业。

根据《常德市残疾人“友好单元”建设方案(2023-2025 年)》,我市加大力度推进以试点先行、精准服务、共建共享为特征的残疾人“友好单元”建设,围绕残疾人“友好窗口”“出行安全友好系统”“友好校园”“友好医院”“友好村(社区)”“友好景区”和“友好商圈”等领域,充分保障残疾人权益,让残疾人融入时代征程、创造出彩人生的机会大幅提升,大幅提升全市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为全面铺开残疾人“友好城市”建设提供一批典型案例、经验和样板。

这条“友好街巷”里发生的故事,正在沅澧大地上不停上演。石门县残联将残疾人证办证服务中心迁往石门县人民医院门诊大厅,为残疾人办证提供一站式服务,直接减少了残疾人往县残联和评残医院来回跑动的时间。桃源县政务服务中心打造残疾人“友好窗口”,线下在政务服务大厅的自助机上增设“残疾人专区”,线上打造残疾人“关怀模式”,通过助残APP提供多样服务。鼎城区花船社区全面推进社区无障碍改造,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助残活动,动员社会力量,为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文化生活、残疾预防等提供支持和服务。

9时许,在离“友好街巷”不远的朝阳D5区党群服务中心,理发区排起了长队。“向师傅,两边修短点!”坐在轮椅上的李建国熟络地招呼。“湖南好人”向胜友笑着应声,剪刀在他手中灵活翻飞。“这手艺比收费的还好,”居民段湘平对着镜子端详,“关键是从家过来就几分钟,对我们腿脚不便的太友好了。”

朝阳D5区党群服务中心致力于服务新就业群体、户外劳动者、周边居民等,同时也让周边的残疾人朋友也能享受心理咨询室、读书阅览区等区域的各类服务。在常德市残联、武陵区残联等单位的积极协调下,该党群服务中心又增设了方便残疾人恢复性训练的康复站,还聘请了姜华助残服务中心专业机构对社区内有康复服务需求的残疾人提供上门康复服务。

在去年的湖南省残疾人联合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上,我省以一省之域提出“湖南要成为对残疾人最为友好的省份,湖南人要成为对残疾人最为友善的一群人”,释放了湖南对残疾人的最大善意。

从家庭医生的敲门声,到商户们的暖心服务,一座城市的温度,就藏在它如何对待最弱势群体的细节里。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刘颖表示,建设残疾人“友好单元”,就是动员全社会进一步关心支持残疾人康复服务、特殊教育、就业创业、权益保障等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真正的友好不是特殊关照,而是平等参与,要让残疾人‘出得了门、就得了业、看得到光’,让他们也真切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