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 用指尖触摸“无碍”世界

《人民政协报》(2025年05月09日 第 10 版)

记者日前随中国残联中央媒体采访团走进内蒙古,结识了鄂尔多斯市政协委员、市盲人协会主席邬秀梅。多年来,这位视力一级残疾的女性以指尖为“眼”,在无障碍环境设施建设、残疾人权益保障、盲人群体养老等领域执着奔走。她的履职故事,是无数残疾人工作者深耕一线的缩影,更是凝聚各界共识,让“无碍”照进现实的生动注脚。

春末夏初,暖意渐浓。鄂尔多斯市政务服务大厅,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落。市政协委员、市盲人协会主席邬秀梅在志愿者搀扶下缓步走进大厅。触到便民共享辅具驿站的金属扶手,她嘴角微微上扬,指尖在盲文标识上轻轻摩挲,仿佛在“阅读”这座城市的温度。

邬秀梅和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渊源,要从7年前那个零下20摄氏度的清晨讲起。

“当时我独自出门,沿着盲道走向公交站,却被违规停放的电动车绊倒。”膝盖的剧痛中,邬秀梅发现这段盲道早被摊贩挤占,砖块破损也迟迟无人修理。“我们的‘路’不该这么难走。”她在心里默默发誓,一定要做点什么。

成为市政协委员后,这段经历让无障碍环境建设成了邬秀梅履职的重点关注议题。每次调研,她总是坚持自己走街串巷,亲自检验盲道是否符合规范。在伊金霍洛旗,她发现新修的盲道每隔一段就有一个突兀的台阶,“这对全盲者来说就是陷阱”;在康巴什区,她蹲下去用手掌反复摩挲盲道砖,“这种条纹太浅,鞋底稍微厚点就感觉不到纹路……”

2023年9月,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实施。“法律是灯塔,但落地需要无数双手托举。”围绕相关问题,邬秀梅带着调研笔记来到鄂尔多斯市两会。她建议,统一全市盲道砖标准,在商场、医院等重点区域加装语音导航设备,并推动建立“无障碍设施随手拍”监督平台。

如今,东胜区政务大厅的盲道旁多了一排黄色警示桩,上面印着醒目的监督电话。这些改变,也让邬秀梅更坚定了履职目标——持续为残疾人打通生活与梦想的无障碍通道。

不久前,在沈阳某盲人养老机构的一次体验,让邬秀梅彻夜难眠。当她按下电梯按钮,清晰的语音播报响起;走进餐厅,喇叭里循环播放着“今日菜品”;最让她触动的是房间门上的盲文房号,“指尖摸上去,每个数字都像老朋友一样亲切。”

“反观自己生活的城市,全市尚无专门的盲人养老机构,很多养老院把视障老人和普通老人混住,护工不了解我们的需求,连打饭都不知道该说‘左边是粥,右边是包子’。”邬秀梅在市两会上呼吁:“当我们老了,不能让黑暗成为唯一‘伴侣’。”

每个月第二个周六,邬秀梅都会带孩子到特殊教育学校、助残机构等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这个习惯,他们已坚持多年。看着自己的孩子能够和残疾人相处融洽,给予的帮助也总是恰到好处,邬秀梅颇感欣慰。

“小时候觉得残疾羞于启齿,是一位盲人按摩师阿姨告诉我,手可以成为‘眼睛’。”如今,邬秀梅带领更多盲人朋友学习按摩,助力他们创业就业;在牧区推动建立“盲人互助小组”,通过手机App实现物资代购、政策咨询。

有次调研,一位坐轮椅的女孩对邬秀梅说:“以前我觉得自己是座孤岛,不愿意出门。现在处处有坡道,完全可以自己一个人出门。更重要的是,随时随地收获的善意和帮助,让我觉得生活很美好。”听了女孩的话,邬秀梅红了眼眶,“一定要为残疾人朋友再多做些实事。”

暮色中,邬秀梅沿着盲道走向政务大厅出口,皮鞋发出规律的“嗒嗒”声。路过无障碍卫生间,她轻触门上的盲文标识——经过改造后的标识,纹路更深、触感更清晰。远处,志愿者领着视障者走来,两人的脚步声在走廊交织,似一首关于“无碍”与“有爱”的二重奏。从被绊倒的雪夜到如今的步步“无碍”,邬秀梅用指尖丈量着让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的温暖之路。“我会继续用心履职,让每个生命都能在阳光下自由舒展。”她说。